[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

经典佳片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它们通过优秀的拍摄手法和深刻的主题,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成为影史的瑰宝。以下是影评人评选的影史20佳片,并对它们的经典拍摄手法进行总结,让我们一起重温这些不朽之作:

1.《迷魂记》(1958)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

《迷魂记》是希区柯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未必是他最出色的电影之一。故事围绕着警官斯高蒂因执行任务而患上恐高症,迫使他转行成为私家侦探,跟踪他的好友的妻子马伦,从而引发了一个悬疑重重的罪案故事。

这部影片的地位是逐渐确立的。一些评论将其称为隐晦的希区柯克自传,他通过幻想替代现实,并通过寻找爱情来宣泄内心的压抑。从技术上讲,希区柯克运用了变焦和移动镜头等手法,营造出眩晕感,从而以形象化的方式有效地传达了他的观点给观众。

2.《公民凯恩》(1941)导演:奥逊·威尔斯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

《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最具知名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各大影史排行榜前三甲必备的经典之作。在他26岁时,奥逊·威尔斯以这部影片奠定了自己在影史中的地位,并向世人证明了他的天才。影片以纽约报业大亨威廉·朗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以非线性、抽丝剥茧式的叙事方式将主人公的一生还原给观众。

在当时,《公民凯恩》的景深镜头、低角度摄影、蒙太奇等技术手法都是超前的,而影片采用的如拼图般的叙事形式在当时同样非常罕见。这部影片不仅在内容上具有现代性,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3.《东京物语》(1953)导演:小津安二郎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2

《东京物语》讲述了平山周吉老夫妇前往东京探望子女,引发的一段故事。影片中并没有奇观式的影像或惊心动魄的情节,只有平淡简单的生活场景。

小津安二郎的影片都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去观察周围的生活,不是批判或反对,而是纯粹地观察,从中渗透出导演的人生态度。就像罗杰·伊伯特在《伟大的电影》中所说:“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最终都会抵达小津安二郎的视界,从而领悟到电影的本质并非运动,而是运动与静止之间的抉择。

4.《游戏的规则》(1939)导演:让·雷诺阿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3

1939年,让·雷诺阿推出了这部经典作品,故事发生在一个庄园,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引发了一系列事件。导演运用这个典型的故事隐喻整个法国社会各阶层,几乎每个角色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对应。

正是由于这种隐喻,该片一经上映即遭到讨伐,并且一度被法国当局以影响士气为理由禁映。然而,让·雷诺阿诗意的作品风格、精致的场面调度以及景深镜头,使他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导演,为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提供了更多的推动力。

5.《日出》 (1927)导演:F·W·茂瑙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4

这部电影是德国知名导演茂瑙在美国拍摄的首部影片,也是她首次奉献给奥斯卡奖的影后。影片讲述了一个农夫受到勾引后打算杀死妻子,但最终幡然悔悟,两人在城市重新找回了爱情的故事。

几乎与本片同时期,《爵士歌手》上映,标志着电影进入了有声片时代。而《日出》则可谓是默片时代的最后绝唱,影片融合了各种炫技和出色的镜头设置,呈现出浪漫的诗意。

6.《2001太空漫游》(1968)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5

库布里克的特点在于他能将任何题材的电影拍成经典。《2001太空漫游》的意义在于,在科幻片相对荒芜的年代,它为后世树立了新的标准,包括失重状态、人与电脑的关系以及关于人类起源和对未来的思考。

然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部影片仍然有些晦涩难懂。在初次上映时,它收到了正反两极的评论。也许,导演希望看到各种不同的解读,因为电影并不仅仅是叙事或娱乐的手段。在该片上映一年后,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这也为影片增添了更多历史意义。

7.《日落狂沙》(1956)导演:约翰·福特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6

约翰·福特的《日落狂沙》被公认为好莱坞最经典的一部西部片。在拍摄这部影片时,福特已经处于事业的后期阶段,他对待西部片的方式与《关山飞渡》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影片中的“英雄”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反英雄的形象,同时电影对于固有的敌人——印第安人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特别是影片结尾的场景,主人公孤独地背对大门离开镜头的画面,对整个西部片或西部精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影片的主演,永远的西部牛仔约翰·韦恩也献上了极佳的表演。

8.《持摄影机的人》(1929)导演:吉加·维尔托夫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7

本片是“电影眼睛派”的代表作,吉加·维尔托夫以一种类似实验的方式来探索电影的更多可能性。导演将摄影机视作人的眼睛,摒弃了传统叙事,强调对生活的真实记录。

然而,这种记录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镜头堆砌或长镜头。与大多数苏联导演一样,维尔托夫在电影中特别强调了蒙太奇的重要性。他通过镜头的组合来达成更深层次的寓意暗示,赋予影片新的含义。此外,影片中还出现了二次曝光、定格、变速镜头等许多有趣的尝试,这些创新对后来的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9.《圣女贞德受难记》(1928)导演: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8

身为默片时代末期的杰作,本片在有声片到来之际以出色的技巧展示了默片的顶尖水准。

故事聚焦于圣女贞德被捕后的受审和处决过程,频繁使用的特写镜头使观众的视线始终聚焦在女主角玛利亚·法奥康涅蒂的脸上。她的痛苦和内心煎熬不仅在她的面部表现出来,还深深地传达给了观众,直击角色的内心,堪称影史上最伟大的表演之一。

10.《八部半》(1963)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9

意大利电影大师费里尼用这样一部充满幻想、回忆以及梦境的作品与之前的新现实主义风格宣告告别。在《甜蜜的生活》获得成功之后,费里尼陷入了创作瓶颈,但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将这种困境成功转化为灵感的源泉。

该片主演马斯楚安尼扮演着背后的费里尼,他身陷困境,无法拍摄新作,而又被妻子、情妇以及回忆中的各种事情所缠绕。这部影片如同导演的一次自我反省,重新审视他的创作意图和理念。

11.《战舰波将金号》(1925)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0

这部影片被公认为是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的代表作。作为向俄国1905年革命20周年献礼的影片,爱森斯坦在拍摄时实验了各种蒙太奇的手法,强调镜头之间的有意识组接,以隐喻、重复和对比赋予镜头新的含义。

与长镜头相对应,蒙太奇以剪辑的方法强调导演在电影创作上的掌控与自主权。本片中“敖德萨阶梯”一段更成为影史经典,引起后世导演无数的崇拜与致敬。

12.《驳船亚特兰大号》(1934)导演:让·维果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1

虽然让·维果在29岁就告别人世,但他留下的三部短片以及一部长片却无不精彩。其中长片《驳船亚特兰大号》堪称其诗意现实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该片讲述了船长娶了一个乡下姑娘,但女孩却羡慕巴黎的都市生活,最终离开他而去。

这是一个写实的悲剧爱情故事,但却以极富诗意的镜头拍摄而成。影片中的镜头、剧本、场景设置以及人物表演都充满了忧伤与诗意的美感,对之后的法国电影新浪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精疲力尽》(1960)导演:让-吕克·戈达尔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2

《精疲力尽》是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作,也是戈达尔的成名之作。该片聚焦于主人公米歇尔颓废的生活、绝望的爱情以及不冷静的犯罪,但仍然对好莱坞经典影片进行了各种破坏和解构。大量的跳剪、随意的拍摄、漫不经心的叙事以及有些无厘头的结局使这部影片与众不同。

数十年来,该片的反传统气质不断为电影制作提供参考,不再墨守成规,而是提倡不断探索。由于对当代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片被众多影评人称作电影史的分水岭。

14.《现代启示录》(1979)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3

科波拉在《教父》和《教父2》大获成功后,将目光转向了越南战场。影片改编自约瑟夫·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讲述了美军上尉威拉德奉命寻找传说中的科茨上校,但在这一过程中,他却对战争以及人类原始邪恶有了更深的领悟。

尽管电影经历了拍摄到上映的各种波折,但最终赢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使导演松了一口气。电影深入探讨了灵魂深处的黑暗,不仅是越南战争的缩影,更是对人类社会每一场战争的映射。知名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将该片誉为史上最伟大的越战影片。

15.《晚春》(1949)导演:小津安二郎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4

本片是小津安二郎深受西方社会欢迎的一部影片,依然讲述了一对父女相互依恋的故事。父亲与女儿相依为命,为了照顾父亲,女儿纪子迟迟不嫁,而父亲则为了女儿的幸福表示要续弦,实际上仍然选择了独处。

这部电影仍然展现了小津的典型风格,用简单的故事和平淡的感情描绘生活,但这种平淡中蕴含着浓烈的情感,让人不经意间感受到深深的触动。此外,小津惯用的低角度摄影为影片中的角色赋予了更多的安静与尊重。

16.《驴子巴特萨》(1966)导演:罗伯特·布列松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5

从三十年代开始电影创作的罗伯特·布列松既不属于诗意现实主义,也不属于新浪潮,他一直特立独行、自成一体,但却受到新浪潮诸位导演的无上赞誉。《驴子巴特萨》延续了其一贯的极简主义和弱化叙事,甚至连应有的情节铺垫都进一步削减。

在表演方面,他也限制了演员过度发挥,认为演员只是影片的一部分,只需按导演的意图执行剧情即可。这样的电影态度不仅使他个人与众不同,更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17.《七武士》(1954)导演:黑泽明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6

《七武士》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影片本身的高质量,更在于对之后的欧美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影片讲述了一个小山村的村民为了抵御强盗入侵,邀请了七个武士来保护他们的故事。

黑泽明在这部时代剧中融入了西部片的风格,以大场景的拍摄突出了场面的宏伟,而多机位同时拍摄不仅让剪辑更加流畅,还兼顾了个体角色的细节。与此同时,黑泽明、小国英雄、桥本忍三人组的剧本保证了故事的精彩程度,并赋予了故事更深层的含义。

18.《假面》(1966)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7

即使放到今天来看,《假面》的故事和表现形式仍然令人惊叹,尤其是片头那些毫无征兆的片段组合,更充满了实验性的味道。电影讲述了一名知名女演员作为医院病人,但她拒绝说话,始终保持沉默。

该片在情节上遍布着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哲学解读,大量的特写镜头让角色的痛苦直击观众内心。这部60年代的大胆作品对许多电影产生了影响,罗伯特·奥特曼的《三女性》和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都可以找到《假面》的影子。

19.《镜子》(1974)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8

《镜子》被认为是塔科夫斯基的一部自传体影片,融合了大量私密记忆。影片在解读上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样,《镜子》也弱化了剧情,通过少年的回忆呈现了成长过程中的童真迷失、对家人的回忆以及对亲情的召唤。

镜子在影片中已不再是简单的生活用品,而是上升为创作者自我认知和审视的工具。其象征性的镜头、黑白与彩色镜头之间的相互转换,赋予了影片朦胧的诗意魅力。

20.《雨中曲》(1951)导演:斯坦利·多南、吉恩·凯利

[影视杂谈] 重温影史20部佳片:经典拍摄手法插图19

这部影片被誉为好莱坞音乐片中最具盛名、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其主题歌至今传唱不衰。故事背景设定在1927年,这是默片与有声片交替的时代,讲述了一段轻松有趣的爱情故事。

知名的歌舞演员吉恩·凯利凭借其出色的舞技征服了所有观众,尤其是他在雨中边跳舞边唱歌的场景成为了影史上难以磨灭的经典片段。在这个轻松愉快的歌舞片中,还融入了默片与有声片交接这一影史转折,赋予了影片额外的深意。

由 次元姬 贡献  DMCA · 侵联删发布于
取消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推广领取大会员

每日签到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签到

{{data.mission.credit}}

积分
数据拉取中...
积分排行
  • 活跃
数据拉取中...
友情链接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